找到相关内容4183篇,用时29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怎样做一个居士

    之一。根据这一要求,便可进一步知道,同样在家人,信佛与未信佛的人是不同,未信佛在家人,纵然他是最伟大慈善家,那也仅可获得人间及六欲天福报,福报享尽,仍要堕落三涂──傍、饿鬼、地狱中去受苦。至于信了佛在家人,纵然不能确实修持解脱道,也能对于解脱之道,一向往之心,所以也必将进而修持解脱道,今生修不成,来生乃至许多许多来生之后,必将有修成解脱道而得到解脱道希望;信佛在家人,纵然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675254.html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述义

    结果私也不成,利亦不得,只有受苦份罢了。金刚经上说,不但对人要度他成佛,连胎卵湿化四,都要度他成佛。还要自己不立这个功德见,自以为了不得,是讲到无我极则了。虽人生一时或做不到,但先得有此心愿,具此...,无彼无此,无冤无亲。何以故,一切同体,无无灭,所以叫做大身。这是真见实相的人。此便是佛意境,从般若中慧见,不是世人情见分别所得。 金刚经破四相是初步入手方法,再深入去,不取法相,不离法相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476149.html
  • 南怀瑾老师开示:一心皈命净土法门

    乱,这是很起码要求。但是古往今来,究竟有多少人念佛真能得到一心不乱、得到三昧正受呢?恐怕很少,对不对?我想大家也有同感。如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乱的话,往生西方绝对没有问题,甚至不西方,就在今生今世这...忽略。 我们所念阿弥陀佛名号,是梵文直接翻音。这四字主要含义是“无量光寿”,光明无量,寿命无疆,永远不不死。所以,念阿弥陀佛,不只是与死人之事有关,也影响到一面。其实,阿弥陀佛也称长寿佛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0876183.html
  • 佛教见地与修道

    天花乱坠地谈“无我”,利用无我作为自己装饰——自我扭曲了一切事物,它因为谦卑地表现而起骄傲,为了感觉优越而表现慈悲,教授佛法是为了感到学富五车,假装慷慨是为了夸耀财富。自我也可能是一位伪装大师,...根本无明,它是被误认为真实一种H觉。因此,凡是从“自我”一切,一定都是无明与H觉。“自我”永远都设法确定它自己存在,这显示出它基本不稳定。虽然充满了骄傲,但自我天生就缺乏安全感,永远都害怕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876305.html
  • 止观——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看不出来。 由于浓密混乱状态,光线也照不透,所以你无法看清任何事物。把注意力集中在“止”修行,多少可以帮你远离心疯狂境界,让你能注视它,而不会完全地卷入紊乱中,受它控制。当念头和烦恼时候,...慈悲或空性时候,常会发现心与自己意愿相反:不是在期待计划将来,就是在回忆过去事情。当你能够阻止心这样做时候,就是“轻安”。 通常,心“轻安”先发生,然后身体逐渐起“轻安”。“轻安”从非常微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676314.html
  • 造菩萨人格 做生活大丈夫

    越是高傲,越是目空一切,内心越是脆弱,越是不堪一击,因为他不自信!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。我们应当明白,当我们一念自傲、一念轻蔑,一念恶意挑剔、一念嫉妒或嗔恨、一念幸灾乐祸或侮慢时候,正是...迷失自己,更不因面临困难而退心。他总是精进、乐观、百折不回。佛经中有这徉故事:佛传先世曾作过商队首领,一日率商队路过某一险难处,有罗刹鬼拦截。佛陀伸左手击罗刹鬼,左手被沾住,伸右手击,右手被沾住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776616.html
  • 因果轮回科学证明(第二集)

    晚上我们在一起讨论了西方这些科学学术界,对于轮回转世这些科学研究成果,我们介绍了两个半这个领域。第一个领域,是证实人确实有灵魂存在;第二个领域,是介绍这些精神心理学家们,对于轮回转世能够记忆过去...这个神灵告诉我们,我们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?原来来这个世间要做两桩事,不是还债,就是来做事。什么叫还债?佛在经里告诉我们“人生酬业”,人来到这个世间上,就是要酬偿自己业报,过去中结了善缘、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0776967.html
  • 唐君毅宗教融合思想

    唐君毅认为儒教从“人性正面肯定”出发,虽然也正视人性罪恶与苦难,但是更重视阐发宇宙之美善,以持载人福德。他不从人执障,罪恶处著眼,而给予当下之人生与世界正面价值肯定。因此把人道德理性、...之下,坚守儒家心性之学立场,究竟地主张“仁心即天心,本性即天性,人德即天德。”唐君毅认为儒教从“人性正面肯定”出发,虽然也正视人性罪恶与苦难,但是更重视阐发宇宙之美善,以持载人福德。   ...

    陈振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777110.html
  • 赵朴初与中国人间佛教

    随之颓废萎靡。清朝末年,中国佛教严重偏离佛教根本精神、重“死”轻“”、消极避世局面,在西方列强入侵、民族危亡时局面前,在奋发图强、救亡图存、振兴华夏革命、民主、科学社会主流思潮面前,更加显示...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都涉及到缘起无常世界观和菩萨行人生观。他早在1958年一个名为《佛教徒应该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》报告中这样说道:   佛教是相信缘起道理。法不孤起,仗缘而。宇宙中每一个...

    正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977111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七单元:蕴相应

    、若异”就是改变成另一个形式,“彼人有色之变异、变异,随转摄之变异而识生,彼人有随转摄变异所之恐惧,及法生起,以心永尽而住,以心永尽故,及惊愕、困惑、希望、取著而恐惧”,因为色和我有密切关系,所以...四谛说去解释,四谛就是苦集灭道,用四谛去说明烦恼起及烦恼还灭,事实上还是缘起观点,如果要了解五蕴也许可以用这样观点去看。   另外,刚才提到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,就是读《阿含经》时,感觉起来...

    祝平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1077119.html